金融隐私与反洗钱监管:银行“追踪”大额现金存款

国内新闻 · 2024-01-09 12:52:00

screenshot20240108 (9).png

北京,2024年1月12日 — 近期,一则关于江西一女子因在银行存10万元现金被问及资金来源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对于金融隐私和反洗钱监管之间平衡的讨论。在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中,该女子称银行工作人员在她存入10万元现金时询问了资金来源,她对此表示不解,并认为这是侵犯了她的隐私。


这并非是个案,类似的情况在过去也发生过。在中国青年网去年2月的报道中,浙江湖州的一位女士在银行存5万元时也遭遇了被要求提供收入证明等材料的情况。这些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银行对于大额现金存款的审核态度的疑虑。


针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金融机构在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存取业务时,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各商业银行对于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的审核标准和实际执行情况存在差异。有的银行表示,只会进行正常的询问,要求客户说明一下资金的来源和用途,而不会要求提供收入证明等材料。然而,也有一些银行对于大额现金存款会进行更为详细的询问,甚至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金融隐私权与反洗钱监管的平衡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对金融隐私权和反洗钱监管之间平衡的深刻思考。在这场讨论中,一方面是金融隐私权的保护,特别是在处理个人合法财务事务时,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是防范洗钱、打击犯罪等目标,需要金融机构履行尽职调查的责任,确保金融系统不被用于非法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逐步提高,但与国际上的一些成熟银行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然而,他也指出,国际银行业监管对于反洗钱、反恐融资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我国在这方面的监管仍在不断加强。


金融专家认为,虽然保护金融隐私权至关重要,但在当前国际反洗钱的背景下,对于大额现金存取进行合理的审核和登记也是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应当权衡好保护客户隐私权和履行反洗钱职责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追踪客户的个人财务信息,确保合法权益的同时有效地履行反洗钱的责任。


监管法规与执行差异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于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监管日益严格。2022年1月底,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

华人网阿肆编辑报道

女子 银行存10万 现金 被问来源 保护客户 还是 侵犯隐私
上一篇: 谎称外卖吃出异物索赔200多次,不当维权行为需严惩      下一篇: 湛江松竹中学退休老师坠楼事件:官方排除刑事案件,背后隐藏的心理健康隐患
注册   /   登录    登录用户可留评论
网站地图